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打击银行保险领域非法中介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
银行保险领域非法中介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短信来电、社交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打着“内部渠道办贷款”“债务减免”“全额退保”等幌子,非法从事金融咨询、代理、担保、贷款等业务活动,并形成一条黑灰色产业链,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加重金融消费者经济负担,危害社会安全稳定。为打击银行保险领域非法中介乱象,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现通告如下:
一、银行保险领域非法中介表现形式
(一)非法存贷款中介服务表现形式:通过假冒身份、虚假宣传、欺诈、诱导违规操作、伪造信贷资料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办理存贷款业务,从中收取或骗取高额手续费。常见罪名有非法经营罪、诈骗罪、骗取贷款罪、合同诈骗罪、侵犯公民信息罪等。
(二)贷款领域恶意逃废债表现形式:通过赠予或低价转让方式转移资产、利用关联公司转移利润、虚假离婚分割财产、虚假破产、虚假诉讼、隐瞒重大资产变动、举报银行业金融机构违规等故意逃避偿还贷款。常见罪名有骗取贷款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虚假破产罪等。
(三)贷款(含信用卡)领域不正当反催收表现形式:通过伪造贫困证明、失业证明、医疗单据等骗取银行延期还款或减免债务;恶意投诉银行业金融机构“暴力催收”“侵犯隐私”,迫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妥协从而逃避还款。常见罪名有非法经营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等。
(四)保险领域非法代理退保理赔表现形式:通过欺诈、诱导等手段,以“全额退保”“高额赔付”“维权”等名义骗取消费者支付高额费用,利用虚假投诉、伪造证据、虚假诉讼等方式胁迫保险公司退保或支付理赔金。常见罪名有非法经营罪、诈骗罪、保险诈骗罪、虚假诉讼罪、敲诈勒索罪、侵犯公民信息罪、职务侵占罪等。
二、仔细办理银行保险业务
金融消费者应通过正规银行保险机构办理相关业务。可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官方网站查询相关许可证信息,审慎判断相关经营主体是否具备金融业务资质;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金融产品查询平台”,银行保险机构官网、官方APP或拨打官方客服热线验证产品真实性。
三、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金融消费者应警惕陌生来电、短信、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银行保险领域非法中介信息,识别只谈诱人收益、隐瞒不利条件的有关套路陷阱,保护个人信息、征信和财产安全。与银行保险机构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以通过银行保险机构客服热线、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协商解决,或者12378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热线、“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投诉协商和解,也可向银行保险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四、规范开展金融活动
任何机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法违规开展银行保险业务推介、咨询、代办等活动,诱导消费者办理银行保险业务,扰乱银行保险市场秩序。严禁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户外广告等推送发布银行保险相关产品和服务内容的虚假违法广告。金融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关主管部门禁止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内容。
五、积极配合非法中介打击治理工作
如发现银行保险领域非法中介活动线索,可依法通过来信来访等方式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发现相关违法广告线索,可依法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发现非法中介实施威胁恐吓、敲诈勒索、泄露个人信息、截留资金等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可向公安机关举报涉案线索。相关部门将对银行保险领域非法中介活动开展严厉打击。